麥肯錫新發布的《2025 年全球材料展望》報告顯示,盡管營收下降 6%,全球金屬與礦業行業去年仍實現了二十年來最強勁的財務表現之一,盈利額達 7000 億美元。?
該報告強調,盡管行業盈利能力依然穩健,但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包括礦石品位下降、采礦條件復雜化以及愈發嚴格的環境與勞工標準。麥肯錫指出,這些因素均在推高成本并壓縮利潤率,同時表示,對技術、電氣化及數字工具的持續投資,將是維持生產率增長的關鍵。?
行業利潤池已從煤炭、鋼鐵領域轉向銅、黃金與鋁。2018 年以來,在拉美、北美等地區的推動下,行業生產率以每年約 1% 的速度回升。行業格局持續分散:十大礦業企業的市場份額從 2000 年的 60% 降至 2015 年的 30%,此后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
區域格局變化正重塑行業發展。中國與北美市場份額有所提升,而歐洲的份額降至 11%。自 2000 年以來,鋼鐵在總市場價值中的占比已減半,目前僅為 10%。市場需求依舊堅挺:預計到 2035 年,超過一半的需求增長將來自能源轉型相關材料。麥肯錫指出,僅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一項,到 2030 年就可能推動全球銅需求增長 3%,這凸顯出技術對原材料市場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亞洲引領需求增長?
預計到 2035 年,亞洲國家將主導全球礦業需求增長,貢獻超 45% 的增量。要滿足這一需求,全球需投入 4.7 萬億美元資本、新增 270 吉瓦發電裝機容量,并創造 35 萬個就業崗位。盡管面臨多重壓力,資本市場依然表現強勁:自 2015 年以來,股東總回報增長 3.5 倍,市值實現翻倍。?
相較于去年的報告,本年度報告指出了四大關鍵變化:資源民族主義抬頭、AI 技術推動材料需求加速增長、生成式 AI 與自動化技術帶動生產率顯著回升,以及脫碳進程放緩。脫碳放緩在歐洲鋼鐵行業尤為明顯,該地區近三分之一的規劃項目已被推遲或取消。?
煤炭仍占據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熱煤產量達到 80 億噸的歷史峰值,這表明能源轉型進程進展不均。不過,受人口增長、中產階級規模擴大以及低碳技術普及的推動,煤炭長期需求前景仍保持樂觀。?
麥肯錫為行業領導者提出三大戰略機遇:向新地理區域及關鍵材料領域拓展、借助 AI 與自動化技術維持生產率、推行務實且具成本效益的脫碳舉措。由于股東超額收益的 30% 至 50% 來自運營決策,因此穩健的增長與創新將是實現長期成功的關鍵。?
報告總結道:“金屬與礦業行業的成功將取決于生產率提升與可持續解決方案的落地。那些愿意采取果斷行動的企業,將最有能力抓住未來的機遇。”(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 13062776961 )